佛教中的“三宝”指的是哪“三宝”?
2022.06.20
来源:省殿禅寺
三宝者,佛法僧是也。又有三种分别:住持三宝、一体三宝、自性三宝。
何谓住持三宝。如释迦牟尼佛,舍弃王位,出家修道。在菩提树下,上睹明星,顿成正觉,是为“佛宝”。转华严、四谛、方等、般若、法华、涅槃、五时说教是为“法宝。”佛得道后,初度憍陈如等五人为比丘。自此若男若女,若僧若俗,皆得度脱,是为“僧宝。”
又佛灭度后,以金银铜铁土木绢纸,或镌或刻,或画或塑,造成如来遗像,也为“住持佛宝。”佛所说之法,或结集在贝叶,或书写在黄绢,或印刷在纸类,也为“住持法宝。”剃发染衣,寺居修道,代佛宣化,也为“住持僧宝。”
住持者,有延长的意思。佛不在世,而有佛的形象在世,佛所说的法经卷在世,又有历代相传的佛弟子在世,佛法僧三宝,使在世间相续不断。一切众生见了,能够得到好处。所以众生对于三宝,应当竭力设法,使他住持在世间也。
何谓一体三宝。上所说佛法僧之宝,虽有三种分别,然而讲到归根,却是一体。因为宝虽有三,同出一心,此心不二。所以,佛法僧之宝非三,故称作一体三宝。
何谓自性三宝。我们一切众生,都有成佛的资格。因为我们一切众生的心,没有一个不具足佛性。六道当中,高等的天人与阿修罗,固然具足佛性。就是那三恶道中,虽生命极微的蟋蚁,同那阿鼻地狱受罪的众生,虽说是万劫难复,但是他复了转来,仍旧有成佛的资格。即使在不复的时候,他心中灵明的佛性,何尝有丝毫损失。
所以,佛成道后,以佛眼观见一切众生,说奇哉奇哉,原来一切众生,都有佛性,都可成佛,都可入涅槃,都可度众生。只因为有了妄想,发生烦恼,广造恶业,流浪生死,轮转六道,常堕三涂苦海,真个冤哉。因为我们此心的性,乃是佛性,既有佛性,便有成佛的资格。这个资格,是我自性中的佛宝。我们自性中既有此佛宝,此心自然灵明无染,具足八万四千法藏。
所谓自性法宝,不过此语在人家听了,或要起疑。可是从前有人每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十万遍,到了后来,忽然贯通一切佛经与世间书籍。又有一僧,在关中持大悲咒三年,素不识字,亦通达一切佛经与世间书籍。此等事,古来记载上甚多。就是现在,常见有不识字的人,出家以后,或拜经,或礼塔,及至后来智慧顿开,能讲经说法,义理精深,语语从心性中流出,能令听者欢喜踊跃,获大利益。
此等事可以证明,我们此心本来具足自性的法宝,倘能精进修行,自然能够于一微尘,剖出八万四千法藏。我们此心既是灵明无染,个个有成佛的资格,那自姓的僧宝,自然具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