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五戒”?
2022.07.07
来源:省殿禅寺
“五戒”即不杀生戒、不偷盗戒、不邪淫戒、不妄语戒、不饮酒戒。
关于五戒的分受与具受,各经持有不同的看法,如《增一阿含经》、《优婆塞戒经》及《大般涅槃经》等提出了分受之说。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、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则认为所谓少分行、多分行、满分行优婆塞之说,乃欲明持戒功德之多少,并非有如是受戒之法,故不允许分受。
此五戒中,前四者属性戒,后一者为遮戒。又前三者在防身,第四在防口,最后一种通防身防口,在防护前四者。故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卷一云:‘优婆塞五戒,几是实罪?几是遮罪?答曰:四是实罪,饮酒一戒是遮罪。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,以饮酒是放逸之本,也能犯四戒。’
五戒十善,是修学佛法的基础。如果五戒十善没有做好,人天资格都没有,他还能成菩萨吗?还能成罗汉吗?不可能的事情。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层楼,菩萨是最高一层,没有下面四层怎么会有最高一层?所以我们要重视五戒十善,想学佛,想成菩萨、成佛,一定要认真修五戒十善。
修持五戒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人格,做人的资格,在六道里取得人道的条件。
不杀生是仁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,不妄语是信,不饮酒是智,这是配合中国传统伦理而说。中国传统社会是伦常的社会,伦是五伦,五伦是讲我们社会的组织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由一个家庭到社会国家,是五伦组织。维系五伦社会的道统就是五常,这是道德的基础,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这五条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观念,人人都必须遵守。
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这个道德教育,所以一般人一生在社会上所作所为,有这个道德规范著,不至於越轨太大。所谓以德治国。我们民族在这个世界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,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、没有灭亡,与此有关。所以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,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,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,道德与法律互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