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十善”?
2022.07.18
来源:省殿禅寺
“十善”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。它是以三种身业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)、四种语业(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)及三种意业(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邪见)所组成的。又称十善道、十善业道、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。
就原始佛教的原义而言,十善业是世间善行的总称,是死后不堕恶趣102,往生天道的条件。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七云:‘十善业迹因缘故,身坏命终得生天上。’ 《中阿含经》卷三〈伽弥尼经〉云:‘此十善业道,白有白报,自然升上,必至善处。’
十善业,分身口意三类。身善业有三:不杀生、不盗、不邪淫,与五戒的前三相同。语善业有四: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不妄语,与五戒同。
十善业的反面,是十恶业。离十恶,行十善,实为任何人所应行的德行。
诸善业,原本是极多的,但从显见的重业来说,是十善。所以善业的根本,佛说就是十善业,是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天、人等一切善行的根本。
在佛法中,十善业是彻始彻终的德行,也是基本的修行要求,如《海龙王经》说:“诸善法者,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,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,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。何等名为根本依处?谓十善业。”